阿那
词语解释
阿那[ ā nà ]
⒈ 柔弱貌;柔美貌。阿,通“婀”。
⒉ 舒徐貌。阿,通“婀”。
⒊ 茂盛貌。阿,通“婀”。
⒋ 唐代乐曲名。
引证解释
⒈ 柔弱貌;柔美貌。阿,通“婀”。
引《文选·张衡<南都赋>》:“阿那蓊茸,风靡云披。”
李善 注:“阿那,柔弱之貌。”
一本作“阿郍”。 明 徐渭 《题<折花美人图>》诗:“高髻阿那长袖垂,玉釵彷彿挂罗衣。”
王闿运 《采芬女子墓志铭》:“身娇阿那,非关 石尉 之珠;颊薄分明,略比 萧宫 之醉。”
⒉ 舒徐貌。阿,通“婀”。
引《文选·王褒<洞箫赋>》:“其奏欢娱,则莫不惮漫衍凯,阿那腲腇者也。”
李善 注:“阿那腲腇,舒迟貌。”
⒊ 茂盛貌。阿,通“婀”。
引《文选·王延寿<鲁灵光殿赋>》:“朱桂黝鯈於南北,兰芝阿那於东西。”
张载 注:“黝鯈、阿那,皆茂盛之貌。”
三国 魏 曹植 《社颂》:“灵稼阿那,一禾千茎。”
⒋ 唐 代乐曲名。 明 杨慎 《艺林伐山·阿那纥那曲名》:“李郢 《上元日寄胡杭二从事》诗曰:‘恋别山登忆水登,山光水焰百千层。 谢公 留赏 山公 唤,知入笙歌《阿那》朋。’ 刘禹锡 《夔州竹枝词》云:‘ 楚 水 巴山 烟雨多, 巴 人能唱本乡歌。今朝北客思归去,回入《紇那》披緑萝。’《阿那》、《紇那》,皆当时曲名。
引李郢 诗言变梵唄为艷歌, 刘禹锡 诗言翻南调为北曲也。‘阿那’皆叶上声,‘紇那’皆叶平声,此又随方音而转也。”
⒌ 指示代词。犹那,那个。
引唐 李白 《相逢行》:“万户垂杨里,君家阿那边。”
宋 杨万里 《过南荡》诗:“垂杨一径深深去,阿那人家住得奇!”
周汝昌 注:“阿那,阿读入声如‘屋’,发语词,无义。阿那,亦作‘兀那’, 元 曲中多见。”
明 胡震亨 《唐音癸籤·诂笺九》:“﹝阿那﹞ 李白 :‘万户垂杨里,君家阿那边。’阿那,犹言若个也。”
⒍ 鲜卑 族姓氏。 北周 有 阿那瓌,见《周书·杨宽传》。
近音词、同音词
词语组词
相关词语
- nà me那么
 - nà gè那个
 - nà xiē那些
 - nà yàng那样
 - nà lǐ那里
 - nà jiù那就
 - nà biān那边
 - nà ér那儿
 - ā yí阿姨
 - nǐ nà你那
 - nà kuài那块
 - chà nà刹那
 - nà bān那般
 - ā lā阿拉
 - nà shǒu那首
 - ā fēi阿飞
 - ā dá阿达
 - ā dāi阿呆
 - ā lán阿兰
 - ā jiāo阿娇
 - ā pó阿婆
 - ā màn阿曼
 - ā gē阿哥
 - ā mā阿妈
 - ā lóng阿龙
 - ā mèi阿妹
 - nà de那得
 - ā mēn阿门
 - zhī nà支那
 - nà mò那末
 - nà děng那等
 - ā bó阿伯
 - ā dǒu阿斗
 - ā nán阿难
 - ā bà阿爸
 - ē jiāo阿胶
 - ā jiě阿姐
 - ā bǐ阿比
 - ā gōng阿公
 - ā sǎo阿嫂
 - nà xíng那行
 - ē mí阿弥
 - ā bǐng阿炳
 - ā diē阿爹
 - ē yú阿谀
 - ā hōng阿訇
 - ā piàn阿片
 - ā tì阿嚏
 - wéi nà维那
 - sà nà萨那
 - ā wèi阿魏
 - ā Q阿Q
 - ā ā阿阿
 - ā bā阿八
 - ā bàng阿傍
 - ā bàng阿谤
 - ē bǎo阿保
 - ā bí阿鼻
 - ā pì阿辟
 - ā bì阿避